close

這篇文章又是積欠了兩週了><

趕緊把艋舺下半集看完後來把這篇心得補起來,這樣看了場景才更有深刻的感觸

最近看到一些攝影家的旅遊網誌,不經意看到剝皮寮這景點

在繁華都市下還保有這麼一塊古早味的建築,更顯得它的突兀

是清朝遺留下來的街道,在1945年被列為老松國小的預定地而保留下來了,沒有被拆除

剝皮寮外觀.jpg

這天的天氣並不好,天氣陰陰的,整個天空白茫茫

旁邊的永豐銀外的外牆是為了和剝皮寮相搭,所以貼上紅磚的壁紙嗎?

我們先從老街旁的鄉土教育中心開始參觀

早期文人為了考取功名十年寒窗苦讀就為了一取成名天下知

狀元.jpg

從童試、鄉試、會試到殿試要一路過關斬將,嘗試千辛萬苦

古早厝.jpg

在這裡還看到很多以前的文物、建築,

雖然不便,但更懂得知足和惜福,不是嗎?

這裡除了了解古時文人科舉制度,介紹早期的私塾和古早厝的模樣外,

還有三個有名的外國傳教士、醫生及牧師為台灣貢獻的故事,

分別是舊樓醫館(現改名為新樓醫院)的馬雅各醫生、馬偕醫院的馬偕博士及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蘭大衛醫師(下圖右上角),為台灣醫療注入西方的觀念

醫生.jpg

二樓則是仿中醫診所,每個抽屜打開有各式各樣的藥材,在旁邊的螢幕還顯示了此藥材的功效

旁邊擺設了一台早期人為了煎藥而煮開水的傳統工具,用腳踩著將它前後移動,愈踩愈快則燈亮的愈多,亮到紅燈的地方水就煮開了...我踩到快腳軟了,搬回家好了,可以幫助減肥A

外觀.jpg 

這是鄉土教育中心的外觀和樓梯間,都是許久不見的紅磚造建築

在鄉土教育中心旁就是剝皮寮老街,而第一間就是艋舺電影裡志龍他家拉

艋舺.jpg

看過這部電影的對這場景有沒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

在吧台那個阿伯一直坐在那裡怎麼就是不走~"~

 老街.jpg

在老街上都還保留著原始的風味,早期的商店招牌和攤販

我們去當時提供給兩間學校做畢業展,所以每間建築物都可以看到每個學生的作品

剝皮寮的老街大多都是木造兩層樓架構,

我很喜歡這樣的古早建築,除了認識過去人們的生活方式,更有些許的教育意義

有機會天氣好時我要帶我家小單來逛逛拍照.gif

 華西夜市.jpg

聽真子說華西街夜市有兩家很有名的甜湯,在熱到中暑前這確實是不錯的主意

只可惜比較近那家還沒開門,一直走到夜市盡頭才看到「阿猜嬤」...我還沒喝到甜湯就暈倒了吧@@

除了白木耳外都是熱的,可我又不喜歡白木耳,只好喝碗的紅豆湯圓....還得把它吹涼寒.GIF

喝完我更熱了><

不過口味還不錯,只是...真的要天氣涼點再來喝才是上策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鄉下水果妹 的頭像
    鄉下水果妹

    追尋幸福的成長日記

    鄉下水果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